有幸看到廟裡,1979年農曆11月15日的丁口簿,這戶吳阿枝從五丁三口變成了六丁三口,就是農曆10月出世的我啦。
剛好有回,就順便補充一下
庄頭廟通常會有祭祀圈的信徒與丁口資料,我們這裡一直以來一方面會依照信徒資料擲筊決定值年的爐主跟頭家,負責年度廟裡祭祀相關活動的準備工作;一方面會依照丁口簿登記的資料向祭祀圈內的信徒收取丁口錢,做為維持廟裡運作的基本經費。
這裡不得不佩服先人們,一邊爐主頭家們是人力資源,另一邊丁口錢是財力資源,一次準備好,真的很會設計。
庄頭廟的信徒通常會是一代傳一代,過去生活與信仰比較緊密,因此通常也就繼承下來,現代社會亦有退出信徒的狀況,新搬入庄頭的自由決定是否參加。
而這份丁口簿,因為早期是使用紙本抄寫,所以容易看到逐年的變化,現代則是電腦化,所以資料會不斷更新在檔案裡,方便許多。
說到資訊集散地,我們這裡還有發行庄頭內的紙本通訊錄,可以貼在電話旁邊,不過現在因為手機方便很多,用的機會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