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造聯盟-台馬社造共伴交流之行的記錄2

第二天,在當地旅行社MyTravel維康的安排下,又是以傳統市場用餐作為開始,真的很貼近在地生活,這一天胡亂點了咖啡,咖啡一樣很甜,不過這次的咖啡還帶著拉花。

今天的第一站是拜訪檳城州(馬章舞墨)州議員李凱倫,州議員運用經費在馬章舞墨新村推動新村節等活動,以節慶的概念串連並推動新村的社造工作,找回大家如舞獅、美食等共同的記憶,以涵括地方文化、人文故事、青年回鄉留鄉等議題串起社區裡的彼此,加上研討會論壇的方式,與地方進行觀念的溝通及討論。

而在公共事務的推動上,並著手推動參與式預算的方式,以「我們的錢,我我們做主」的概念,透過說明、投票的方式,由地方居民共同決定預算的使用重點,分享的案例中,最終由社區牌樓出線,贏過了風雨球場,獲得經費施作。

這個過程看似只是投票,但在說服居民參與投票的過程確實並不容易,在過去通常只有執政黨議員掌握資源的分配,透過這個過程卻可以讓更多民眾有機會參與到預算的使用,也是不容易的一步,在這個部分,台灣的政治人物值得反思。

剛剛提到馬章舞墨新村,原本因時間因素無法前往,但司機卻在前往午餐路上,誤打誤撞開到了這裡,剛剛議員分享的新村節影片,返鄉的呱呱(可惜還沒開)、重機阿伯的檔口都成了大家拜訪的對象。

離開檳州,接著我們就往霹靂州的十八丁漁村出發了。而十八丁漁村,這個曾經在台灣的活動中聽聞過的社區,這次總算是親自拜訪了。

這裡有豐富的紅樹林生態資源,約有400平方公里的紅樹林(這個紅樹林跟台灣的很不一樣),其中75%最為生產林,有運作良好的砍伐管理系統,而25%則作為保育。炭窯工廠透過水路進到紅樹林裡採集紅樹(在保護區外的紅樹林),工人砍下紅樹後,並種下新的樹苗,每30年為一個循環,長年如此運行著,我們拜訪的泉成炭窯,已經是許多觀光行程的景點之一,透過這樣的分享,也更清楚十八丁炭窯這項黑金產業。而紅樹有另外一個功能就是「Ni Siap」的紅樹皮染布,帶領體驗的老師說到一個有趣的故事,當問到阿嬤關於紅樹皮染布的事情時,阿嬤:「我們以前就是這樣用」(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才發現原來這些在地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而我第一次參與這種染澀工作坊的體驗,成果並不怎麼樣,對我這種手殘的,這真的是不太行。

離開炭窯之後,我們走進了漁村,搭上觀光船在紅樹林間的河道穿梭,導覽員阿芬介紹漁村的故事、十八丁的由來等等;船長秀了一番老鷹餵食秀;我們則是一覽漁村美景,沿著河道往岸上去,船、碼頭、住家彼此相連。而河道上的過港通行橋,連接兩端的聚落,而這讓我想起了南方澳漁港以前那座駝背橋。

這一天,我們住在漁村裡的民宿,在晚上的分享交流會中,白祺分享了十八丁漁村藝術嘉年華的行動,諸如生態營等各種活動,從在地出發的策略。而主席阿倫也分享了從15歲到25歲的十年社造歷程,雖然輕鬆且笑得開心,但大家在心裡卻有著深刻的感受,是一段很真實的分享。

結束分享後,已經近晚上十一點,漫步在漁村裡,或許是白天陽光太過炙熱,這時的籃球場上還有許多青少年正在打球,路上也還有許多青少年騎著機車兜風,某家檔口還有些許人在喝酒聊天。

這一晚住在這裡,才能如此貼近觀察在地的生活。

#兩個人來參加這種我也曾經擁有